查看原文
其他

铁建故事 | 山西为何成立铁建兵团?

2016-08-03 王乐意 太原道


  1970年4月,山西铁路建设兵团正式成立,修建北京至原平的“战备”铁路。山西为成立铁建兵团?为什么要修这条铁路?这还得从60年代年说起。   

    我国三年“自然灾害”刚刚过去,到了1964年,国际局势动荡,战争因素急剧增长。美国扩大越南战争,直接威胁中国安全;苏联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台湾当局制造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面对迫在眉睫的战争形势,国防安全已经成为头等大事。

1964年5月,国家计委李富春等向毛主席、党中央汇报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编制情况时,毛主席就明确指出:攀枝花钢铁厂还要搞,不搞我总是不放心,打起仗来怎么办?又说:我们的工业建设,要有纵深配置,把攀枝花钢铁厂建起来。建不起来,我睡不好觉。因此,“为了让毛主席睡好觉”就成了鼓舞三线建设工人的一句口号,在三线建设工地上到处可见。

9月,毛主席又提出批评,说把川黔、滇黔两条铁路停下来是没有道理的。  

11月,在听取西南地区钢铁产量增长情况的汇报时又指出:三线建设我们把钢铁、国防、机械、化工、石油、铁路都搞起来;那时打起来就不怕了。

毛主席还说,你们再不安排,我要骑着毛驴下西昌。还说,没有钱,可以用我的稿费。这虽不能够全面反映出毛主席的战略思想,但也可以看出毛主席非常重视三线建设。他明确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原计划在二线打圈子,对基础的三线注意不够,现在要补上。” 他指出,国防工业建设要同帝国主义、修正主义争时间,抢速度,对沿海工厂搬迁和三线建设要热心些,不能冷冷清清,积极性越高越好,哪怕是粗糙一点,也要赶快搞起来。

     “三线建设”是完全根据毛主席的一系列指示开始的。1964年,我国国民经济调整已取得很大成绩,“大跃进”所造成的困难已基本克服,而国际形势却异常紧张,这时毛主席提出了“三线建设”问题。什么是“三线建设”。在毛泽东关于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里,就是以我国的地理位置为假想敌,将全国划分为三类战略防线,前线、中间地带和后方,分别称为一线、二线和三线。从黑龙江到广西沿海各省、市、区是一线,一线就是前线。中间地带是二线。三线的范围是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雁门关以南,昭关以北地区,包括桂、粤、湘、鄂、豫、晋、青、甘、陕、滇、黔、川13个省和自治区。三线又称“大三线”,这是因为沿海各省在自己的省区内,也划一片地区为“小三线”。

     三线地区位于中国腹地,离海岸线最近的在700公里以上,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山脉作天然屏障,在准备打仗的特定形势下,是较理想的战略后方。用今天的区域概念来说,三线地区实际就是除新疆、西藏之外的中国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

时间到了1965年4月,针对美国侵越战争不断升级的趋势,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备战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美帝国主义在越南采取扩大侵略的步骤,直接侵犯越南,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在思想上和工作上要准备应付最严重的局面,要加强备战。

“三线建设”的决策依据是:我们仍处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要时刻准备打仗,时刻防止美帝国主义、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入侵。当时的判断是,战争会早打、大打,因此要抢时间、争速度,赶在战争爆发前尽快建设“三线”战略大后方。当时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因此,要抢时间把沿海有些工厂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将其部分设备搬到三线去。而且搬迁要越快越好。

1969年春,毛泽东提出“三线建设要抓紧,成昆铁路要快修”。5月,宋维栻将军受命铁道兵政委。是时“文革”风正烈,政局动荡,生产瘫痪,将军临“乱”受命,狠抓三线建设,京原铁路等十几条铁路和北京地铁等先后开工。当时我们国家到处都在“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为了加快三线建设步伐,毛主席发布最高指示:“三线建设要抢在战争的前面,要把刘邓耽误的三年时间抢回来,即使是提前一个小时也是好的”。这是我们修铁路时最为熟悉的一条毛主席的重要指示。于是,国家开始大兴三线建设,其中,就有在京、冀、晋三省市间修筑的一条京原战备铁路。

京原铁路1965年6月开工的,此路始自北京,止于山西原平,与同蒲铁路接轨。为备战起见,此路跨桥穿洞,工程十分艰巨。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投资、材料供应得不到必要的保证,原定京原铁路1970年通车的建设工程难以实现,1969年国家计委、国家建委提出推迟到1971年通车的要求。按照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之一,在山西省就是要加快建设代号为3201、3202、3203、3204四条战备铁路的建设。3201就是北京至原平线、3202是太原至长治线、3203是太原市至古交、3204是太原到军渡线。

由此可见,为了加快京原铁路的建设,同时缓和当时国民经济现状不可能安排如此多的就业的矛盾和日益紧张的待业压力,山西组建了山西铁路建设兵团。当初组建铁建兵团在山西铁建当时的编制为三个师,忻县地区、雁北地区的民工分别被编为二师、三师,而一师则是太原市的知青和学生。太原市一师编为三个团,一团是南城区(现迎泽区)的,二团是北城区(现杏花岭区)的,三团是河西区(现万柏林区)的。从1970年4月起,由太原警备区负责,在20天时间组建完成征员任务。于是,在太原市南城、北城、河西3城区一改“文革”做法,不政审、不体检、不论男女、自己到公社报名,5月10日前迅速组织待业青年8000余人,到第二年5月已经扩招到近20000人第一批5月7——10日第二批是1971年5月21日-25日从太原市出发的,目的地都是山西省繁峙、灵丘县一带,参加北京——原平(即京原线)山西段的铁路建设。

该兵团领导都由当时太原市的公检法和政府部门抽调的干部担任,组织形式军事化,实行供给制,统一着装,服装是部队的军绿色,就是没有领章和帽徽。

就是在这种国际国内背景下,我们没有走“上山下乡”去农村的路,积极报名参加了铁建兵团。兵团战士每月工资39元,15块交了伙食费,还能有24元的收入。妈妈说,工资不低,你爸当时已经四级工了,工资才不到50块,还得养家糊口,负担六口人的过日子。再说还发给军绿色兵团军装,当时政府还承诺到两年后,铁路建设完成给分配工作。这么好的待遇,我们何乐不为呢。按当时家长们的共识:可比“上山下乡”强多了。

1970年5月10日,我们团在太原市下元的山西矿业学院集中,乘坐工厂的数十辆卡车,驻扎在京原铁路山西原平至河北来源铁路沿线。我们三团六连驻地在山西省繁峙县小屯村。从那天起,我开始融入社会,开始了铁建生涯的第一步,也是我人生旅途的第一步。


█ 山西铁建一师三团六连全体指战员战斗在京原线上于灵邱留念,一九七一年六月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蒋言礼:恰同学少年,去当铁建兵

代号3201:铁建人重返京原线 


欢迎加入太原道微信群与大家交流,长按下图二维码或加太原道客服微信wwwtydao入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